卓克艺术网>拍卖频道> 西泠拍卖>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书札专场>罗香林、王 远、黄霄九 等陈垣同乡 致陈垣有关陈寅恪及纂修《新会县志》等论学信札十二通
图录号/艺术家:

罗香林、王 远、黄霄九 等陈垣同乡 致陈垣有关陈寅恪及纂修《新会县志》等论学信札十二通

图录号:594
拍卖信息
拍品名称:
罗香林、王 远、黄霄九 等陈垣同乡 致陈垣有关陈寅恪及纂修《新会县志》等论学信札十二通
图录号:
594
年代:
艺术家:
罗香林、王
材质:
信笺 十二通二十八页
作品分类:
尺寸:
27.5×15.5cm×6 27×17cm×2 25.5×17cm×8 25.5×15.5cm×4 25.5×15cm 26×16.5cm×2 24.5×15cm×2 24×12.5 cm 28.5×19cm
起拍价:
开通VIP查看价格
拍卖公司:
西泠拍卖
拍卖会名称: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
专场名称:
史学大师陈垣上款书札专场
拍卖时间:
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周四至周六)
备注:
声 明:
为保护文献完整性,陈垣上款信札,图录号Lot441-Lot595先以整体标的拍卖,整体标的拍卖时的图录号为Lot440,估价RMB18,000,000-28,000,000,如整体标的未成交,再单标的分开拍卖,起拍均无底价。”

出版:1. 《陈垣先生往来书札》P376,陈垣等著,陈智超编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2年。 著录:2 《陈垣来往书信集》P319、348、426-429、432-433、436-437、438、618,陈智超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3.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P335、345-346、374-375、385,刘乃和、周少川等著,辽海出版社,2000年。 4. 《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P344、377、459-461、464、467-469、615,陈智超编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说明:陈垣上款。 此为罗香林、王远、黄霄九民国年间论学信札12通,围绕金石书画、少数民族研究、纂修《新会县志》而作,谈到陈寅恪、张星烺等。 民族学家罗香林论陈寅恪、张星烺,以及少数民族研究的信札,表达“欲终其生以研究华南各族之语言、文化及人种”的人生志向,请陈氏予以指导。陈寅恪、陈垣、张星烺系罗香林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及辅仁大学的老师。据信,罗香林谓“客家调查事”得陈寅恪、张星烺支持,而两次拜访陈垣求教,均值陈氏外出,遂作此信奉约,并告陈垣连襟罗翼群将拜访陈氏事宜。信中所及研究对象,与1932年罗香林所拟以“客家、福佬、本地三系,及民、畲民、黎人”为调查对象相合,则信件约作于1932年。当年,罗香林与北京协和大学南下考察的美国人斯蒂芬生博士(Dr. P. H. Stevenson)在广州先后考察了四个月。所及罗梓材曾任粤兵工厂厂长,于保定陆军军校毕业后东渡日本进入日本士官学校深造。 罗香林可谓客家研究的开拓者,其《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等著作,为客家学之研究奠定基础。其研究得陈寅恪、顾颉刚、洪业、张星烺等人指导和支持。 黄霄九有关纂修《新会县志》的长信7通,长达21页,详细报告南下历程、新会县修志委员会情形,是重要的广东乡邦文献。所及陈少白、陈笃初、伍叔宝、许约之、李香阶等,多为广东江门名士。黄槐庭、简清吾、陈恒业、李仲瑚、赵殿臣、赵立勋、黄跃门,均为新会县修志委员会常务委员;其中黄槐庭为该会主席、时任新会县长。写作时间在1933年6月4日至1934年8月15日,暨陈垣甫任修志委员会总纂至辞去该职前后。对于研究民国时新会县志组织编修历程及受挫流产的内外因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霄九为民国初年潜社领袖,系陈垣新会同乡。此番南下系受陈垣之托代表参加修志会会议接洽一切。1933年6月4日信,黄霄九函告陈垣其抵津即将赴港,并转船江门行程。据《陈垣来往书信集》,1933年上半年,陈垣两度接新会县修志委员会公函并总纂聘书,终婉拒未成而遥居北平受任,并于黄氏写作此信同日去函新会县志委员会,推荐黄霄九任修志会掌员。此外,陈垣更为黄氏拟就一份详细的调查及办事提纲,在来往信件及修改《采访征例》中,运用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修志原则。6月12、18日二函,黄氏又详及行止并转述其回乡后所了解新会县志委员会情况,提及经费不足及编纂会成立延宕等问题。所及“修志经费原指定将旧守备衙署拍卖”,指1932年秋,新会县设修志会,因经费无著,遂将金紫街口旧守府衙门地拍卖以筹款项一事。9月4日信中,黄氏再禀“惟经费不敷尚巨”“谅或看将来筹款成绩如何,方能定期开编纂会”。1934年7月17日信首所述“老伯母仙游”,指陈垣生母周太夫人逝世。《陈垣年谱配图长编》载,陈氏于1934年3月24日“回粤奔丧”。在信中,黄氏叹惋“转瞬一年,修纂会尚未成立”,详具修志工作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直至一年后修纂会尚未成立、筹款亦久久不能落实诸事,痛陈“邑中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朋比为奸,而全省邑令考绩列为第一”的抗战初期广东政局时弊。此时黄霄九“知修志事急难成功,故数月以来曾三往广州,另谋别事”,至此黄氏已对修志会前景表示悲观,并请陈垣为其在辅仁“留一席位”以便养家。据《陈垣年谱配图长编》,陈垣收信未久,旋即于8月4日致电新会县修志委员会辞去总纂职务,同月11日经委员会挽留,再次去电表“辞意决”。至此,陈氏参与县志纂修的工作止步于此,新会县修志会因群龙无首亦陷入停顿状态,终以经费无著而告结束。 广东书法家王论黄节遗诗跋文,书画及金石碑帖收藏的信札五通,谈到邓石如(完白)对联、唐赵知眘墓志、武州造像等。其中,赵氏墓志为民国时河南出土,见载于罗振玉著《芒洛冢墓遗文续编》。据信可知,陈垣好米芾书法,而王远则更倾向碑学,擅长碑帖真伪鉴定,如指出“元魏近多赝品”。另,信中谈到发表黄节遗诗跋文,及其时“海上刊物率多忌讳”的政治高压。在信中,王提到“敝跋本可发表”,所及跋文指王氏为黄节(蒹葭)所作的诗跋。据《陈垣来往书信集》1935年2月22日王氏致陈垣信:“此诗作于壬申岁暮,蒹葭曾示弟……故弟跋记千余字,拟布诸世”。未久,3月12日,王远又函告陈垣“蒹葭遗诗已见《申报》(三月七号),惟缺贼字,免触时忌”。此与信中所述“因见海上刊物率多忌讳,如《申报》载此诗去一贼字,甚觉无谓”相照,而王氏对其跋文见刊态度的转变,或亦受陈垣建言影响。 王远中年后游学北方,与同籍人陈垣等颇有交游。 作者简介: 1. 黄霄九(1885~1940),广东新会人。清末曾留学于日本东京宏文学院习政治经济科。中国同盟会新会分会特派组织员。辛亥革命前在广州办《人权报》《平民日报》,从事反清宣传。民国成立后与陈垣同当选为众议员至京。1913年4月前后与陈垣、司徒颖等广东籍国民党议员发起成立“潜社”,被推为潜社领袖。 2. 王(1884~1944),原名君演,后改为世仁,字秋湄,号秋斋,别署苔香、清酬、无念等,广东番禺人。书法家、收藏家,晚年寄居苏州。毕生研究金石,收藏碑帖甚富,尤工书法。著有《北周造像》《摄堂诗选》《章草例》等。 3. 罗香林(1891~1975),字符一、号乙堂,1926年夏从上海政治大学考入北京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兼修社会人类学。1930年夏,清华大学毕业后,即升母校研究院,专治唐史与百越源流问题,兼肄业燕京大学研究院。1936年任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馆长兼任中山大学副教授,讲授史学,与馆中同仁创办《广州学报》季刊与《书林》半月刊。罗香林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华侨史专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是近现代人文社会学术界的杰出人物,为梅州八贤之一。


本拍卖会推荐拍品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